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武陵山调研》第六期: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创新与推进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09:59来源:恩施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网址:http://www.wls8299508.com/contact.jsp


6

   恩施自治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           20201012


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创新与推进路径研究

——以恩施州为例

恩施州委宣传部社科联

联合课题组

恩施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加快疫后经济重振,推进高质量发展,恩施州委、州政府以优化营商环境这个“软实力”为重要突破口,紧盯“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整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奋力将恩施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试以恩施州为例,对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创新与推进路径作如下探讨。

一、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路径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民族自治地区。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恩施州立足州情实际,大胆创新,形成“四实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路径。

以思想引路,夯实作风,做到风气更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首先看这个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是否解放、作风是否务实。为此,恩施州从抓住思想解放这一“总开关”入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会、调度会、电视问政等,统一思想,全面动员。同时,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思想大解放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大调研、组织大讨论、构建大格局,加强党建引领,形成思想层面的“最优营商环境”。经此动员,全州上下对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促优化,改善服务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

以对标先进,定实目标,做到任务出新。紧扣中央、省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前沿城市成熟的改革创新做法,坚持对标国内最高标准,以“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为目标,制定了《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工作方案》,启动政务服务效能大提升、数据互联共享、创优金融环境等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共包含40项具体措施和100项重点任务,对比省“黄金27”,其中有9项沿用了省级标准,18项在省级标准上进行了拔高,13项体现了恩施创新。为进一步定实目标,分别制定十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排好时间表,形成作战图,任务细化到单位到人到天,以系统思维推动工作,以闭环管理落实工作,做到目标对标看齐、指标争先进位、措施提档升级。

以联动服务,抓实举措,做到模式创新。创新实施“一事联办”模式,研发“主题办事包”服务系统,围绕服务事项重构办事流程,实现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共享、一套流程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目前,全州已推出主题办事包50余个。98日,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推出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6条,恩施州“一事联办”模式及建始县破解金融机构“不愿贷、不能贷、 不敢贷”模式入列,成为入列最多的城市之一。全州已形成创先争优热潮,如恩施市成立金融互助联合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咸丰县成立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顾问团,为中小企业提供法治援助;利川市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码,争当“店小二”;宣恩县推行“2+5+X”窗口设置,可网办率达到100%,“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99.8%。

以靠前指挥,压实责任,做到成效日新。一是坚持大员上阵,靠前指挥,高规格成立全州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严格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建立强力度的推进机制,州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专题汇报,州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分管州领导一月一研判,优化办每半月一调度,各工作组每周一碰头,工作专班每天一碰头。三是建立鲜明的工作导向,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进入评价排名前列县市,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等不等的资金奖励;对评价排名靠后、任务进度滞后者,进行约谈,倒逼抓落实。各职能部门列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坚决落实“店小二”“十必须十不准”精神。

目前,全州企业开办压减至2个环节,最快半天办结,210”目标基本实现;不动产登记压减至2个环节,基本实现221”目标;用水“321”服务,用气“310”服务,用电“321”服务,年内基本可全部实现。“超时默认”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五多合一”推行,工业项目实行“先建后验”,审批时间不超过25个工作日。纳税人年均纳税次数不超过6次,企业年均纳税时间进一步压缩10%,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加快建设,1088家企业入驻企业金融服务方舱。

二、民族地区营商环境存在的困难和瓶颈

从恩施州来看,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民族地区营商环境建设尚存在不少的困难和瓶颈。

工作推进合力不足。总体上看,恩施州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日趋向好,但仍有少数单位和干部干劲不足,特别是不直接涉及项目、资金审批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性、重要性感受不深刻、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介入意识,落实政策“慢半拍”、难题“连环套”解不开、政务服务变形走样、“容缺容错”落不了地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从事具体工作的干部还存在对相关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对相关业务指标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

信息壁垒突破困难。经过近几年来的持续简政放权,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可精简的空间已实属有限,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及不同条线之间的数据壁垒问题。从实践来看,“一网通办”还存在“形式联通、办事不通”问题,“一事联办”还存在群众多头跑、拿着资料转圈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除去少数干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能力有偏差外,关键在于数据信息壁垒难以突破,这方面带来的制度性成本非常大。恩施州属于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地缘较偏,经济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水平相对不高,客观上加大了信息壁垒。

融资“难慢贵”突出。恩施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企业反响强烈。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只认“硬担保”固定资产,不认“软担保”产品技术专利、品牌影响力等,州内商业银行尚未开放仓单、订单、应收账款、无形资产及股权质押业务。二是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规范,市场缺乏第三方评估和担保机构,无法评估企业综合实力,贷款条件不足。三是受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影响,州内大部分银行面临权限上收、审批从严、激励不足、问责追责等困难。

四、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营商环境优劣直接决定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和地方的发展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族地区要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靶向施策、持续用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把区域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共抓管。首先要聚焦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作风整顿,提升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强化担当作为,对发展中的瓶颈、改革中的难点敢于碰硬、真抓实干;对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要做好轮岗轮训,内强素质,外强技能。其次要加强工作督导,进一步压实责任,对推进不力、敷衍塞责者,坚决予以惩处。三是注重激励干部干事创业,释放更大的环境空间,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在营商环境战场展现更大作为。

进一步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求突破。针对信息壁垒顽疾,首先从州内信息共享开始,深入研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大胆推进不同部门、不同条线之间的数据互联和信息互通,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同时,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和联系,一方面寻求更多政策支持,为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更大政策空间;另一方面,突出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数据对接和共享,推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

进一步创新机制,攻坚克难谋实招。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慢贵”问题,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一是要利用好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贴息贷款、资金扶持等政策,同时成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并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二是要积极出台激励机制,对落实较大数额贷款的金融单位给予增加财政存款的奖励。三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质押方式,提高应收账款、原材料、存货等在动产抵质押贷款中的比重,探索“软担保”。

进一步总结经验,对标对表提质效。要强化目标聚焦,及时动态对标对表国家最新政策和最新要求、先进发达地区经验,找准差距、优势和突破方向,快马加鞭用优质服务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注重挖掘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要注意化繁为简,符合地区实际,突出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减少制度创新成本,并持续推进,久久为功。要做好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及时反映全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和变化,回应社会关切,弘扬正能量。

课题组组长:张继华,恩施州社科联秘书长

      员:王庆喜,恩施州政府办公室科长

田远佑,恩施州金融学会副秘书长

杨晓军,恩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廖建洲,恩施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张文旗,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

执笔:廖建洲

责任编辑:汪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