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新农合资金作用 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发表时间:2016-10-22 14:19 发挥新农合资金作用 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关于精准扶贫中充分发挥新农合资金作用的研究 魏顺军 李越 恩施市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82.1万,其中农业人口62.38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市之一,2016年贫困线标准为3200元,现有贫困村145个,贫困户36237户,贫困人口104254人。据新农合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因为自然疾病或意外住院人数约占农村人口的17%以上,例均住院费4065元,一次住院花费超过3200元以上的达到37450人,占总住院人数的35%以上。上述数据表明,这部分对象如果没有新农合政策保障,都将面临因病致贫返贫,因此,疾病既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更是实施精准扶贫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认真落实新农合政策,发挥新农合基金作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新农合基金作用,助理精准扶贫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做好参合组织引导,确保农村居民参合全覆盖,助力精准扶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及减缓老百姓因病致贫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出现松懈和麻痹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忽略和不重视参合组织引导工作,出现参合率严重下降趋势,老百姓不参加新农合,一旦因大病住院就会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就会导致贫困人口面进一步扩大,就会严重影响本地区乃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因此,长期坚持并积极做好参合组织引导十分重要。一是各级干部不能产生松懈和厌倦思想,必须将组织引导参合工作纳入政务村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大力度做好特殊人群的免费参合工作,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克服政策和制度瓶颈,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出台全额资助农村五保、低保、特困优抚等对象参加新农合政策,确保特殊人群全部参合;三是要将乡村组织引导参合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及乡村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加强新农合政策宣传,积极组织参合,确保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应参尽参,让每一位村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 二、发挥新农合基金杠杆作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助力精准扶贫。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先进医疗技术、高档医疗设备、高质医疗材料的引进,患者在享受高档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医疗费用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基层诊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基层患者舍近求远,上大医院,盲目就医,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就医成本。因此,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充分发挥新农合基金杠杆作用十分必要。一是合理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及补偿比例,医疗机构级别越低起付线越低补偿比例越高,医疗机构级别越高起付线越高补偿比例也越低,拉大同一费用段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差距,指引患者合理理性选择医院就医;二是推进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坚持基金总额预付,推进按病种付费工作,扩大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覆盖面,有效减缓医疗费用增长速度,降低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三是实施分级诊疗,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基层首诊、逐级转诊,按病种分级诊疗工作,拉大转诊与非转诊患者的报销差距,促进患者形成良好地就医习惯,让患者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将患者负担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完善新农合补偿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助力精准扶贫。 为助力精准扶贫,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新农合政策必须围绕精准扶贫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进行战略调整,新农合保障政策必须重点向特殊疾病和重大疾病倾斜、向特殊贫困人口倾斜。一是进一步扩大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将因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或者患重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负担较高的门诊重症患者纳入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和费用负担大小实行分类按比例限额补偿,并将其门诊报销后个人负担自费部分全额归集到个人住院医药费用中,按照住院医药费用救助政策进行救助;二是进一步加大22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和保障工作,22种重大疾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实行零起付线,不受药物目录限制,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行定额或限额收费,新农合基金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予以定额或限额保障,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费部分全额纳入民政救助范围按照相关政策予以救助;三是提高参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住院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对农村五保、孤儿、低保、特困优抚对象及其他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政策分别予以减免起付线、降低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开展新农合医疗救助,发挥新农合基金在贫困人口中的医疗保障作用,同时对除农村五保、孤儿、低保、特困优抚对象以外的其他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再次救助,最大限度减轻和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提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制约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医疗扶持脱贫,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利用新农合政策资源,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主要原因,不断完善新农合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新农合基金保障作用,在统筹相关部门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新农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保障合力,让每一位患者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尤其是让贫困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围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如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作者单位:恩施市卫计局)
文章分类:
典型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