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黔江
黔江区,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黔江区下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辖区面积2402平方公里,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49.35万人。
2018年11月,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35亿元,预计2024年全线建成通车。黔江区荣获“长安杯”“国家卫生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国家级称号。 2017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黔江区退出贫困县。
2023年,黔江区地区生产总值3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6.3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1.26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37.5:50.4。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重庆市黔江区下辖乡级行政区
共30个词条1.4万阅读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区,地处黔江区东部,东邻正阳街道、舟白街道,南接城南街道,西与城西街道接壤,北连中塘乡。辖区总面积50平方千米。2011年末,城东街道辖区总人口10.3万人,另有流动人口约5万余人。商周时,为巴国地。2001年11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黔江自治县下属的区建制和联合镇,设立城东街道。截至2021年10月,城东街道辖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石城社区。2011年,城东街道财政总收入1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1.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52万元,增值税280万元,企业所得税65万元,个人所得税1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2%、99.3%、75.2%、63.5%。
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区,地处黔江区南部,东邻正阳街道,南接水田乡和金溪镇,西与城西街道接壤,北隔黔江河与城东街道相望。辖区总面积70平方千米。2011年末,城南街道辖区总人口4.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5万人,另有流动人口1.7万人。商周时,为巴国地。2001年11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联合镇,设立城南街道。截至2021年10月,城南街道下辖10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南沟社区。2011年,城南街道财政总收入1022.3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9.7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21.7万元,增值税106.7万元,企业所得税20.1万元,个人所得税39.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3.2%、11.3%、15.4%。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区,地处黔江区政府驻地西大门,东与城东街道接壤,南与城南街道为邻,西连沙坝乡,北接石会镇,总面积96平方千米。五代十国时,城西街道一带属黔州;2001年11月,撤销联合镇,设立城西街道。2011年末,城西街道总人口3.6万人。截至2020年6月,城西街道下辖7个社区、1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西山社区。2011年,城西街道财政总收入3250万元,比2010年增长0.3%;农业总产值达到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工业生产总值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25.6%。
正阳街道
正阳街道,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区,地处黔江区中部,东临阿蓬江,南接冯家街道,西邻水田乡、城南街道,北连城东街道和舟白街道,辖区总面积50平方千米。清初,正阳街道一带始置正阳乡,属属重庆府黔江县洛里;2009年3月,由正阳镇改为正阳街道。2011年末,正阳街道总人口16160人。截至2020年6月,正阳街道下辖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朝阳社区。2011年,正阳街道财政总收入1618.7万元,比2010年增长28.8%;农业总产值5619万元,比2010年增长12.1%;工业生产总值108.7亿元,比2010年增长44.5%。
重庆市黔江区景点
共7个词条1.2万阅读
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南部濯水镇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中国最大的由东向西流之河流阿蓬江畔。南距黔江主城26千米,北离阿蓬江镇21千米;距舟白机场26千米。濯水古镇街巷总体上呈“五街七巷三宫七院”的格局,“五街”南北分布,自南向北分别是半边街、江西街、中街、老盐行、李家老街;“七巷”都是东西走向,分别是醉巷子、水巷子、汪家巷、万天宫巷、染浆巷、余家巷、谭家巷;“三宫”自南向北依次是万天宫、禹王宫、万寿宫;“七院”沿街分布,自南向北分别是八贤堂、龚家抱厅、烟房钱庄、汪本善旧居、汪氏油号、光顺号、濯河坝讲堂。2018年8月16日,濯水古镇获“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2018年12月,濯水古镇入选首届重庆文化旅游新地标名录。2022年9月,濯水古镇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名录。2022年12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正式确定黔江区濯水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蒲花暗河景区
蒲花暗河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渝湘调整濯水互通下道,经濯水古镇,逆蒲花河约3公里,暗河长1公里多,是阿蓬江旅游链上的关节点。景区集2公里地下暗河、150米高3座水上天生三硚、10公里原始峡谷、1000余平方米赤穴溶洞等为一体的西部地质奇观。是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灰千梁子
灰千梁子地处武陵山脉西翼,重庆黔江区东部边缘,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岭脊平缓、岩陡交错,千峰突兀,沟壑纵横,其北端直距黔江城16公里,咸丰县城33公里,南端直距酉阳县城36公里,面积之广为黔江一绝。
重庆市民族博物馆
重庆市民族博物馆,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大道西段1558号,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65平方米。其外观独具士家族建筑风格,设有历史厅、民居厅、服饰厅、礼仪厅、艺术厅、文物厅、书画厅等,是社会科学类民族专题博物馆。2004年9月,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藏品类别包括陶器、瓷器、石器、青铜器、碑刻、钱币等类别,截至2019年末,重庆市民族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132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3件/套。2006年8月,重庆市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7年3月,重庆市民族博物馆被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重庆主城都市区之一,位于重庆市西南部。沙坪坝区自周朝巴国属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是重庆市科教文化区,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截至2020年12月,沙坪坝区辖21个街道、5个镇;幅员面积约39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坪坝区常住人口1447345人。沙坪坝区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抗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全国文化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沙坪坝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2023年,沙坪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796.9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29.6∶69.9。
江北区
江北区,隶属于重庆市,是重庆主城核心区之一。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之北,自西向东呈长条形带状分布。195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更名为江北区。江北区下辖9个街道、3个镇,幅员面积为220.7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北区常住人口92.58万(第七次人口普查)。江北区获得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城市人民获得感范例奖”、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2023年10月,入选2023年重庆市营商环境标杆城市。11月,被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授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3年,江北区地区生产总值174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440.9亿元、1301.8亿元,分别增长3.8%、9.7%、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1:25.3:74.6。
江津区
江津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始建于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是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江津区东邻巴南区、綦江区,南界贵州省习水县,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北靠璧山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幅员面积3200.44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25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津区常住人口135.96万人。2020年,江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2021年,江津区地区生产总值1258.0亿元,比上年增长8.4%。2022年,江津区地区生产总值13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2023年,江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江津区为“中国生态硒城”,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等荣誉称号。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渝北区
渝北区,重庆市辖区,属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北部。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区、合川区,北接华蓥市、邻水县,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渝北区下辖19个街道、11个镇。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常住人口225.79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渝北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23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
重庆市国家卫生城市
共13个词条2016阅读
渝北区
渝北区,重庆市辖区,属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北部。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区、合川区,北接华蓥市、邻水县,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渝北区下辖19个街道、11个镇。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常住人口225.79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渝北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23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
北碚区
北碚区,隶属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区,位于重庆主城西北方向,是重庆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的亚热带湿润气候。辖9个街道、8个镇,总面积75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北碚区常住人口84.31万人。将协助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北碚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27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襄渝、遂渝、兰渝等铁路横穿东西,绕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广高速、中环快速路和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穿境而过;境内有缙云山、北温泉、金刀峡、重庆自然博物馆4个AAAA级景区;有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3所;有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晏阳初旧居,张自忠烈士陵园,复旦大学、西部科学院旧址等人文景观和抗战遗址104处。2023年,北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3.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大渡口区
大渡口区属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中心城区十二个组团之一,于1965年建区。大渡口区东临巴南区,南界江津区,西、北靠九龙坡区。至2017年末,大渡口区下辖5街3镇,面积102.83平方公里。2023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43.73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7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7.83%,比上年提高 0.03个百分点。2023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大渡口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金鳌山、尖石山、大渡口森林公园、大渡口义渡公园、马桑溪古镇、堰兴剪纸等。大渡口区获得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市级文明城区、市级卫生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区)等荣誉称号。
南岸区
南岸区,隶属重庆市。是重庆中心城区、重庆主城都市区之一,西部、北部频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隔江相望,东、南接巴南区,总面积262.43平方千米。2022年,南岸区户籍人口80.86万人,常住人口120.8万人。截至2023年6月,南岸区辖8个街道、7个镇。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南岸区天文街道广福大道1号。民国33年,今南岸区境设有4个区。1950年,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五、第六区。1952年,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1955年,命名为重庆市南岸区。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荣誉称号。2022年,南岸区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922.13亿元,增长0.1%。第一产业增加值4.57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2.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5.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5:36.0:63.5。
渝北区
渝北区,重庆市辖区,属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北部。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区、合川区,北接华蓥市、邻水县,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渝北区下辖19个街道、11个镇。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常住人口225.79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渝北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23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
黔江区
黔江区,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黔江区下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辖区面积2402平方公里,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49.35万人。2018年11月,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35亿元,预计2024年全线建成通车。黔江区荣获“长安杯”“国家卫生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国家级称号。2017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黔江区退出贫困县。2023年,黔江区地区生产总值3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6.3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1.26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37.5:50.4。
万州区
万州区,隶属重庆市。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是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因“万客来游”而扬名。东邻云阳县,西连忠县、梁平区。南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北接开州区和四川省开江县,总面积3453平方公里。2022年,万州区常住人口156.43万人,户籍总人口170.82万人。截至2022年10月,万州区下辖14个街道、27个镇、11个乡。万州区人民政府驻陈家坝街道江南大道2号。万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源远流长之地。自东汉建县,已有1800多年建城历史,是三峡文明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交融发展,李白、杜甫、黄庭坚等历史名人曾在此驻足流连。是三国名将甘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林铁、现代诗人何其芳和教育家杨吉甫故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万县专(地)区行署所在地,1992年设立地级万县市,辖八县三区,重庆市直辖后设立万州区。有西山钟楼、天生城等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有四川竹琴、金钱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峡平湖旅游区、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国家级旅游景区,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东向开放门户,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3年,万州区地区生产总值1179.39亿元。
奉节县
奉节县,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端、东邻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利川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总面积4098平方千米。2020年,奉节县户籍人口105.06万人。有土家、回、苗等35个少数民族。截至2022年10月,奉节县下辖4个街道、18个镇、11个乡,县政府驻夔州街道夔府大道3号。《今县释名》:唐改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诏于此,有武侯八阵图。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置鱼复县。唐,改为奉节。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划归重庆市。郑渝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设有奉节站。2022年,奉节县地区生产总值395.2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35.4:47.1。


  1. 地质地貌

     武陵仙山香山寺
    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黔江区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5.75平方公里);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公里)。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

    气候

    黔江区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年均日照1240小时,无霜期290天。

    水文

    册山河、城北河在城西沙坝交汇注入黔江河,将黔江区主城区分割为东、南、西三个片区。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黔江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其中阿蓬江为1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为近10万千瓦。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立方米,人平4066立方米,亩平2.6立方米。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

    土地资源

     山中黔江区
    黔江区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包括沙、粘、瘦、薄等种类,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50%,砾石、沙土3583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9%,粘土面积148753亩,占20.3%,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3.27%。
    2012年,黔江区土地总面积239185.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716.94公顷,园地面积2289.36公顷,林地面积138571.44公顷,草地面积6744.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616.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64.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21.53公顷,其它土地面积15359.8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