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怀化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区位条件独特,交通优势明显。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由于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良好,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怀化是“大西南桥头堡、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

怀化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位于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中心地带,面积2.76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市、区),人口513万,其中侗、苗、土家等少数民族48个,人口占40%。由于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良好,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怀化是“大西南桥头堡、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

怀化区位交通优越。自古以来就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我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湘黔、枝柳、渝怀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长昆铁路客运专线在市区交汇,怀邵衡铁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沪昆、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包茂高速、娄怀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芷江机场已开通至长沙广州北京上海昆明等地的航线,正在按照打造湖南第二大航空港的目标进行改建。水运体系通江达海。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怀化作为我国大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怀化生态环境优良。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之间,溪河密布,雨水充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7%,是全国9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有原始次森林30多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7个,处处都是“天然氧吧”,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去年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怀化为湖南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示范区”。

怀化发展势头强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怀化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37.36亿元,增长14.1%;完成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7.54亿元,分别增长29.6%、33.3%,总量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438.97亿元,增长35.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74亿元,增长18.1%,增幅居全省第一。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0个,完成投资262亿元。交通建设全面提速,长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芷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在建5条高速公路稳步推进,国、省干道改造不断加快,城乡交通条件继续改善。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精心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配套项目,市容卫生进入全省甲类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56平方公里,道路骨架拉开到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7%。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大力推动电网体制改革,成功实现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合并。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组建了市城建设、市交建投、市水务投等融资平台,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落户怀化,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到8家。以“一流转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排名从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7位。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住院医疗费用全报销。推进文化强市战略,文化产业年增加值突破21亿元。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工作位居全省先进行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0元。2011年,发放各项社保、低保资金28.3亿元,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4.6万人次。新增廉租房20.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70户。加大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力度,3.65万人实现脱贫,1.7万移民得到妥善安置。

新怀化、新希望,热情好客的513万怀化人民真诚地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怀化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