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现辖7县1市,165个乡镇,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
湘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
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拥有矮寨奇观景区、猛洞河漂流、红石林、坐龙峡等132个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是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去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鄂、渝、黔接壤,辖七县和一个县级市,州府设在吉首市,在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等30个民族,总人口280多万,土地总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湘西州府设在吉首市。湘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集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之大统。著名风景区有凤凰古城、中国南方长城、吉首德夯苗族风情、天下第一漂、坐龙溪大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武陵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边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东北部的永顺县与怀化地区沅陵县西北部、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南部交界;东部的古丈县与沅陵县西部交界;东南部泸溪县与怀化地区沅陵县西部、辰溪县西北部,麻阳县东北部交界;南部的凤凰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部交界;西部花垣县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部,重庆市黔江地区秀山县东南部交界;西部的保靖县与秀山县东北部交界;西北部的龙山县与秀山县东南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来凤县、宣恩县南部和张家界市桑植县西部交界。因居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处,是中国西南部重要交通要道。境内有国道2条、443.40公里。省道5条、462.92公里,县道73条、1,899.44公里,乡道164条、1,832.24公里。319国道自沅陵县与泸溪县交界之枚子山入境,经泸溪、吉首至花垣茶洞镇入川,境内共179.59公里。209国道,自鄂、湘交界之龙山县官渡口入州境,经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吉首至凤凰石羊哨出境,进入怀化地区麻阳县,境内334.27公里。[2]
湘西自治州境,[3]
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拔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